今年 1 月,联合国财政官员在日内瓦总部向中国代表团提出 “增加会费分摊比例” 的请求时,现场发生戏剧性一幕。 当中国记者追问 “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” 时,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尔汉・哈克的表情瞬间凝固 —— 这个问题触碰到了联合国财务账本上最刺眼的数字:截至 2025 年 1 月,美国累计拖欠联合国常规预算、维和行动及法庭费用共计 28 亿美元,相当于联合国全年常规预算的 78%。 更讽刺的是,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会费国,本应承担 22% 的分摊比例,却连续三年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 “欠费户”。 这事儿看着就让人来气。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,每年军费预算高达 8950 亿美元,足够养活 11 个航母打击群,却连联合国这点会费都拿不出来。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!美国拖欠的 28 亿美元,几乎相当于联合国大半年的常规预算,直接导致联合国资金链濒临断裂。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不得不停用扶梯、限制用电,纽约总部的工作人员甚至要爬 20 层楼梯上班。 维和部队的士兵们穿的防弹衣超过保质期两年,防护性能下降 40%,去年就有 3 名士兵在冲突中因装备失效受伤。海地太子港的难民粮仓库存仅剩 3 天,却没钱从多米尼加调运新物资。这些都是美国拖欠会费造成的直接后果。 美国拖欠会费可不是一天两天了。自上世纪 80 年代里根担任总统时期开始,美国便以各种借口,常年占据联合国 “欠费榜” 首位。 尤其是近年来,美国的欠款更是动辄达到 10 亿美元,常年占联合国会费欠款总额的 60% 甚至 70% 以上。2021 年初,在特朗普首个任期结束时,美国在联合国经常预算上拖欠 6 亿美元,在维和预算上拖欠 20 亿美元。到现在为止,美国依然尚未交纳 2024 年的会费。 而在 2022 年和 2023 年,美国也都在 “老赖榜” 上。美国欠费的理由五花八门,什么联合国和美国财政年度存在差别,什么国内法律规定不能交那么多会费,什么按比例交费吃亏等等。这些理由根本站不住脚,纯粹是为了拖欠找借口。 相比之下,中国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。作为发展中国家,中国以 20% 的会费分摊比例每年准时足额缴纳,2024 年缴费近 25 亿美元,是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。 不仅如此,中国在维和行动中派出的人员数量居五常之首,在气候变化、全球抗疫等议题上也持续投入。 中国连续 27 年零拖欠,2025 年刚过半就缴清了 7.44 亿美元的会费。中国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:“中国的贡献,为多边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” 然而,联合国却在这个时候要求中国增加会费分摊比例,这显然是不合理的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戴兵在联大五委会上以 “不合理、不公平、不得人心” 九字箴言,直指现行会费制度的结构性缺陷。 中国的人均 GDP 仅为美国的 16.6%,仍需保留低人均收入宽减政策。而美国作为最大的会费国,却连续三年拖欠会费,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公信力。中国不是 “冤大头”,不会为发达国家的逃单买单。 美国拖欠会费的行为,不仅损害了联合国的运行能力,还影响了其公信力。根据联合国的规定,如果一个国家的拖欠金额超过两年应缴纳的会费,它就会失去在大会上的投票权。 而美国总能巧妙地卡在这个底线之上,欠缴 15 亿美元,刚好比两年应缴的 16 亿少一点,既保住了权利,又能持续施压。这种做法实在是太霸道了。 中国一直主张建立 “能力 - 责任 - 权力” 对等的财政体系,将会费缴纳与安理会改革深度绑定,推动构筑 “发展优先” 的预算框架,确保 60% 以上资金投向减贫、抗疫等民生领域,倡导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 “阳光财政”,实现每笔支出的全流程追溯。 这些改革举措正在引发连锁反应,非洲国家联合要求将自愿捐款比例压缩至 30% 以内,中国代表在日内瓦明确表态 “不会为发达国家的逃单买单”。 美国欠联合国的 28 亿美元,终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偿还,但它留下的思考 —— 国际责任如何公平分担?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深思的问题。 当最具实力的国家拒绝承担国际责任,当美元霸权让 “欠钱的更有底气”,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权威性便不断被削弱。 如今,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探索非美元结算方式,联合国也在讨论调整会费分摊与决策机制。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平、合理的国际秩序,让联合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力工具。